|
|||||
|
|||||
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,清晨氣溫跌破零下十五度。中國電建成都院造價工程師呵出的白氣在凜冽寒風中瞬間凝結,手中的測量儀器卻穩如磐石。在這片離天空最近的土地上,他們用精密數字丈量著西藏電網建設的宏偉藍圖。 自承建拉薩500千伏輸變電工程、瀾滄江~波密500千伏線路工程造價咨詢項目以來,這支“高原鐵軍”以科學嚴謹的專業精神,在“世界屋脊”建立起成熟的高原造價咨詢管理體系,為超高海拔地區電力工程樹立起造價管控新標桿。 挑戰極限:構建高原特色管理體系 “項目經理駐場帶隊、團隊人員穩定、服務高質量履約”——項目啟動時的要求,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環境下堪稱艱巨挑戰。高原反應、極端氣候、復雜協調三重考驗橫亙在前。 “我們創新實施‘雙負責人’機制”,項目總工介紹道。針對項目經理長期駐場要求,團隊突破常規管理模式:A角常駐高原統籌現場,B角在后方提供技術支持,形成高效協同。同時建立“老帶新”人才梯隊,老師傅帶領青年技術骨干,在實踐中培育高原造價專業力量。 三年來,團隊逐步構建起“高原造價咨詢項目部”專屬架構,形成可復制的高海拔地區造價服務管理模式。通過工作流程標準化、項目管理科學化、質量管控精細化“三化融合”,成功兌現了“人員穩定、服務優質”的莊嚴承諾。 全周期管控:打造精品工程數字基石 在拉薩500千伏工程建設現場,造價團隊展示著全生命周期的精細管控圖譜: ——前期策劃階段深度參與投資估算,為方案優化提供數據支撐;? ——招標階段嚴格編制工程量清單與最高限價,確保招標規范性與競爭性;? ——施工階段以全口徑施工圖預算為基準,實施動態進度款審核,實現資金撥付與工程進度毫米級匹配;? ——竣工階段組織多專業聯合結算審核,完成投資閉環管理。 “我們創新采用分部結算模式”,技術負責人指著施工進度圖解釋,“針對基礎、桿塔、架線等關鍵節點開展分段結算,使過程管控節點化”。這種全過程、多維度的管控模式,最終將造價偏差率精準控制在要求目標范圍內。 智慧檔案:鑄就工程數字記憶 在瀾滄江~波密線路工程檔案室,整齊排列的藍色檔案盒內藏玄機。“我們建立了三位一體管控機制”,檔案主管翻開《工程檔案標準化管理手冊》介紹。團隊在項目啟動階段即編制標準化手冊,通過專項交底會系統培訓參建各方。 實施過程中創新采用“雙隨機”檢查機制:隨機時間抽查隨機標段,聯合業主、驗收單位開展檔案質量飛行檢查。重點強化施工過程資料的完整性、時效性、規范性“三性管理”,通過工序報驗與資料同步制度,確保每個施工環節都有據可查。 在拉薩500千伏工程中,這種前置管控使竣工資料一次性驗收通過率顯著提升,真正實現“資料可追溯、過程可復盤、投資可核查”的全過程管控目標。 匠心品質:數字背后的堅守 兩個高原500千伏項目的成功,源自“目標-過程-結果”三位一體的質量管控體系。團隊始終對標國家電網優質工程標準,在拉薩項目中創出結算準確率、投資節約率、資料完整率三項優異成績。 “標準化與差異化結合是關鍵”,項目經理指著高原專用造價參數表說。團隊既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規范,又針對高原特殊環境增編運輸損耗、人工降效等專屬計價標準,破解了凍土施工、極端氣候等特殊工況的造價核算難題。 通過科學管控,項目不僅實現“過程精品、結果精品”的雙目標,更形成《高海拔地區輸變電工程造價指南》等多項技術成果,填補了行業空白。 鐵軍初心:賦能西藏電力事業發展 隨著拉薩、瀾滄江~波密兩大工程的圓滿交付,成都院不僅開創了西藏高電壓等級大型電網造價咨詢新領域,更積累了應對高寒缺氧環境的寶貴經驗。這支在雪域高原錘煉出的專業隊伍,正深度融入西藏電力基礎設施升級與清潔能源基地建設。 “我們將持續精進專業能力”,團隊負責人表示,“以更精準、高效、前瞻的造價咨詢服務,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、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”。 皚皚雪山見證著奮斗者的足跡。當銀線穿越世界屋脊點亮萬家燈火,這支造價鐵軍用專業與堅守,在雪域高原書寫著服務西藏電力事業的新篇章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