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
|
||||||
八天七夜,跨越1300多公里山水,26處凈水設備重煥生機,惠及五萬多老撾村民,這一串數字來自“瀾湄甘泉援助項目”飲水設備全面巡檢行動。 這場鐫刻著中老情誼的“生命線守護行動”,在湄公河畔譜寫出瀾湄合作的動人篇章。4月22日至4月29日,由中國水科院、立升凈水技術團隊、南歐江公司攜手老撾當地政府、學校、醫院負責人組成的聯合巡檢隊,開啟“瀾湄甘泉援助項目”設備全面巡檢之旅。 科技護航,破解凈水難題? 巡檢團隊采用“智能設備檢測+ 互聯網平臺監控+人工精細核查”的三維工作法,如同給每臺凈水設備做一次全方位“體檢”。然而在湄公河蜿蜒的山村里,巡檢隊員們遭遇了諸多“水土不服”的挑戰:電壓不穩導致設備“罷工”,管道破裂讓清水“跑冒滴漏”,甚至出現老鼠咬斷電纜、人為意外損壞等棘手狀況。 但難題擋不住中老技術團隊的攻堅決心。在瑯勃拉邦孤兒學校、紅杉村凈水站,隊員們化身“電力醫生”,連夜修復被老鼠咬斷的電纜;在豐沙里醫院,他們巧妙利用附近穩壓器,讓設備重獲“電力心臟”;在中孟高中和小學、彭高和紅沙灣小學,他們化身“水管衛士”,修復破損管道。此次行動累計修復18套設備,升級16處老舊濾芯系統,還開展19場“手把手”現場培訓,為老撾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運維隊伍。 瑯勃拉邦省金龍村的村民楠班感慨道:“以前家里沒水,去外面背來的水總是渾濁,現在擰開水龍頭就是清冽的甘泉,生活都更有滋味了”。立升公司專家也表示,下一步將完善屬地化需求,建立售后服務渠道,針對老撾當地氣候條件,為凈水設備加裝制冷系統,讓科技服務更“接地氣”。 五年深耕,澆灌合作之花? 作為瀾湄合作機制下重點民生工程,“甘泉行動”自2020年落地老撾以來,已累計捐贈價值400多萬元人民幣的飲用水凈化設備,創新推行“建管一體”模式,通過“中方技術輸出+老方屬地運維”實現長效管理,并在每臺設備上標識溝通群,搭建起24小時在線的“跨國診療室”,讓設備問題隨時能得到專家遠程指導。 “這套設備先進且易學!”老撾豐沙里縣衛生局副局長占提贊嘆道:“中方援助的模塊化凈水設備具有后臺監控、智能化、可視化、觸屏和感應靈敏開關、雙重安全啟動等高端技術,適配鄉村、學校、醫院環境,經過初濾和精濾凈化、加熱、冷凝三重生產過程,水質完全滿足直飲需求”。此次專業巡檢,更讓這份民生福祉得到全方位加固。 未來可期,續寫絲路新篇 “這不僅是凈水設備的巡檢,更是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生動注腳。”中國項目組負責人表示。通過此次行動,雙方搭建起水資源合作數據共享平臺,為跨國河流聯合治理積累寶貴經驗。 老撾豐沙里衛生局副局長占提表示:“甘泉項目是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,為瀾湄國家解決‘弱項民生’提供示范方案”。下一步,雙方將拓展光伏驅動凈水、智慧水務監測等新領域合作,加強現場管理、保護及培訓,共同解決水壓電壓不穩問題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一帶一路”共商共建共享理念。 當湄公河的浪花輕拍河岸,中老兩國以水為媒,正將“一帶一路”共商共建共享理念,化作潤澤萬千百姓的汩汩清泉,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注入澎湃動能,共同書寫新時代的絲路傳奇。 |
|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|
|